联系我们
- 东莞市屹鑫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联系人:曾经理
- 业务支持:130-6618-3316
- 电话:0769-22705844
- Q Q:2850619186
- 网址:www.0769yxcd.com
- 邮箱:2850619186@qq.com
- 公司地址:东莞市望牛墩镇中路天诚时代2栋101号
“快笔小新”开央媒机器人写稿先河
“快笔小新”冲击波
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写作也不例外——在84岁生日来临之际,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从江西瑞金发出了中华苏维埃成立的消息,同时宣告它本身的成立。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迎来机器人新‘员工’——‘快笔小新’。”
……
2015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微信朋友圈里一条《“快笔小新”上岗了!84岁新华社启用“机器人记者”》的消息刷屏了,客户端浏览量数百万次。
“它会写什么稿?”“机器人抢饭碗来了?”“机器人写稿了,真人记者做什么?”……一时间,评论无数。
机器人写新闻,“快笔小新”不是全球第一个。美联社机器人写财经消息,速度以秒计算。但在国内中央媒体中,新华社开了这个先河。
“快笔小新”名从何来?
“快笔小新”的名字是记者起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新华社机器人写特定类型的稿子很快。于是斗胆起名,是希望将冰冷的写稿机器“人格化”,赋予他个性、特征,能让人记得住;希望读者一提到新华社机器人脑子里能蹦出个温暖有个性的存在。
“快笔小新”怎样写稿?
据新华社总编室业务管理中心主任胡金芳介绍,目前“快笔小新”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可以写体育赛事的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
“比如‘快笔小新’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报道的写稿测试中表现出色,能够自动抓取比赛数据,生成中、英文数据消息,包括每轮比赛的成绩公报和积分排名。速度快效果好,得到编辑、发稿人的认可。”新华社体育部发稿中心主任周杰说。
在中证网内容总监李蔚看来,过去几个月的测试中,从一句话的报盘到一段话的公司财报,再到根据“行情触发”写出“站上/跌破××整数点位”快讯,“快笔小新”越来越聪明,写市场行情的稿子越来越上手了。
“行情触发——中证网快讯1月19日:截至13:37,上证指数盘中成功站上3000整数关,现报3000.37点;深证成指盘中成功站上10400整数关口,现上涨2.68%,报10428.22点。”这是今年1月19日,“快笔小新”写出的一条股市看盘快讯。
周杰和李蔚都表示,以前需要安排几个记者值班采写晚间中超赛事稿件和公司公告,现在只需“快笔小新”来写,编辑发稿人审发即可。
“记者写一条这样的消息至少10分钟,有些数字没有表格的话还容易看错行。‘快笔小新’分分钟可以生成很多条,还不容易出错。这就把记者从基础、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采写原创、深度稿件。”周杰说。
新华社经济信息部发稿中心副主任温希强表示,财经信息稿件是机器人写稿的一大用武之地。“机器人在我们部门可以采写多种类型的资讯稿件。比如,播报外汇中间价及涨跌幅度的快讯和简讯,写创业板财报等。”温希强说。
“快笔小新”会带来什么影响?
“机器人写稿流程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新华社机器人写稿系统研发团队成员、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熊立波告诉记者,从研发到系统上线,用了约半年时间。
目前,新华社总编室已牵头制定机器人写稿管理规范,技术局已申报《一种面向短新闻的机器写稿方法与装置》《基于模板自动生成新闻的系统和方法》两项专利。
“技术建设是主体建设,技术优势是核心竞争力。”这是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在2015年对技术建设提出的要求。近期,新华社技术实验室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除了机器人写稿系统外,还有新华通、党政企客户端、中纪委客户端、全媒体供稿平台等。
“快笔小新”上线消息刚一发布,就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记者快要下岗啦!”“重要的还是深度!”网民纷纷发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从反馈的评论来看,67%的网民持正面态度。那么,“快笔小新”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应该说,机器人写稿系统是记者的帮手,它能够为记者分担简单机械的劳动。机器人写稿系统是技术和业务的真正融合,是人机融合。机器人写稿系统不是来抢我们编辑记者的饭碗的,是来为我们服务的。把那些机械性的重活、累活、苦活都交给机器人,我们的编辑记者就可以深入调研,采写更多的独家深度报道。
机器人写稿系统是“技术是生产力”的真正体现。我们的“小新”还不到一岁,现在已经可以每周写数十条的体育类稿件,每天写近百条财经类稿件了。下一步,技术人员将从数据标准化和写稿智能化两个方面,进一步让我们的“小新”变得更聪明。
机器人写稿是新华社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研究大数据在信息生成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推进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更好地履行国家通讯社职能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