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0-6618-3316

联系我们

  • 东莞市屹鑫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联系人:曾经理
  • 业务支持:130-6618-3316
  • 电话:0769-22705844
  • Q Q:2850619186
  • 网址:www.0769yxcd.com
  • 邮箱:2850619186@qq.com
  • 公司地址:东莞市望牛墩镇中路天诚时代2栋101号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综合】人机对弈 背后是一盘商业大棋

文章出处:xsy 人气: 发表时间:2016-03-15 09:15

  本文由东莞屹鑫减速机转载:台媒称,人工智能系统在围棋人机大战中三连胜,也再次引发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慧的讨论。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14日报道,美国未来学家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理论,是常被引用、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该论点认为,技术的加速发展会导致一个“失控效应”,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的潜力和控制,迅速改变人类文明。

  库兹韦尔号称精准预测了过去25年中人工智能各里程碑的出现,他预测奇点将于2045年到来。一些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即使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未来出现的不会是智能机器人的入侵,而更可能是人类与技术的融合。

  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设计的“机器人三定律”,即每一个机器人在出厂时就注入三个定律以防它们失控: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必须服从人类、它们必须保护自己。后来还加入了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不得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对于能自我思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充分考虑过。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超弦理论奠基者加来道雄表示,人工智能的重点目前还在由人或程式遥控的机器上,“没有人,它们就是一堆无用的垃圾”。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机器人专家王树国说,十年之内,人工智能将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人类个性化的需求。王树国认为,人机围棋大战展示谷歌人工智能的研究水准,背后是一盘大棋,市场潜力巨大。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医疗救助、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

  法媒:人工智能进步速度远超预期 研究规则需完善

  法媒称,谷歌公司的超级程序“阿尔法围棋”在异常复杂的围棋挑战赛中战胜世界冠军李世石,显示出人工智能达到的水平,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科学成绩也说明控制机器愈发必要。

  据法新社3月12日报道,这是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吗?正如1997年IBM的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一样,按照人脑神经网络设计的“阿尔法围棋”出人意料地获胜,标志着人工智能又一次象征性胜利,并且比预期要快得多。

  报道称,巴黎第六大学的人工智能专家让-加布里埃尔·加纳夏认为:“这很了不起!过去人们一直期待有一天机器打败人类,但没想到这么快。这是机器进化的一个里程碑。”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尼克·博斯特伦说:“这场胜利向我们指明深层学习(机器自动学习的能力)的进展状况以及让这一切变为可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这是人类的失败吗?是否应当对此感到害怕?

  报道称,牛津大学的安德斯·桑德伯格强调:“这并非人类末日的开端,前提是我们确定我们想要的是安全、有益的人工智能,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高能力。不过,仍需要进行许多研究,我们才可以信任人工智能。”

  伯克利的人工智能专家斯图尔特·拉塞尔进一步肯定了上述观点:“人工智能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这就使得长期目标问题变得更加紧迫。需要制定全新的研究规则,以便保证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完全受人类掌控。”

  这场胜利开启了怎样的科学前景?

  报道称,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差不多所有领域,例如全球定位系统、语音识别、图像处理或者网上交易管理以及股市价格管理等。但博斯特伦表示,与“深蓝”相比,“阿尔法围棋”更令人感兴趣,因为它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可能更具普遍性,它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比赛。

  法国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利维耶·泰托兴奋地说:“方法真正进步了,不仅仅是计算能力。”这次人机大战的影响“鼓励工业家们来尝试人工智能方法,这既有利于科技工艺,也有利于所有人”。

  资料图片:3月10日,Deepmind首席执行官(CEO)德米斯·哈萨比斯正在走向在首尔光化门四季酒店进行的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九段的对局场。

  人工智能时代,你的工作会被机器抢走吗?

  人工智能机器人“阿法狗”在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对弈中连胜两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人工智能会不断学习,不知疲惫,不会抱怨,此前已有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步发展可能酿成大规模失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你的工作可能被机器抢走吗?

  去年年末,一段中国某银行智能机器人大堂经理“娇娇”的视频在网上火爆:“您好,我是娇娇,很高兴为您服务”。

  这位不知疲倦的“大堂经理”可以通过语言识别、触摸交互、肢体语言等方式,开展迎宾、业务引导、业务查询等多种服务,懂幽默会卖萌,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还能把客人逗得哈哈大笑。

  在日本,护理型机器人赢得了老年人的欢心。小型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可以陪老年人聊天解闷,帮助控制灯光、检查血压,提醒何时吃药。大型护理机器人则致力于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人,能温柔地将人类抱起或放下,或是帮助其站起来。

  除了服务业以外,人工智能已开始“入侵”其他领域。专家担忧,机器和电脑的发展有一天会取代人类的大脑和肌肉——这对司机、分析师和财经记者的工作构成了威胁。

  人工智能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是机器视觉,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相比容易出错的人类司机,自动驾驶将减少90%或更多的事故。美国10%左右的工作岗位涉及驾驶车辆,未来数十年内,这些工作岗位中的大多数将会消失。

  其实,面对日臻完善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很难想象有任何工作不会面临消失风险,就连性工作者也不例外。“你会打赌性机器人不可能盛行吗?” 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瓦迪问道,“反正我不会。”

  IBM研发的超级电脑沃森(Watson)则把领域拓展的更加广泛。它远超人类的记忆功能让它在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击败了该节目的冠军;此外,协助研发药物、预测工业机械的维护时间,甚至设计美味的新食谱,帮助诊断疾病,都有沃森的身影——IBM相信,机器人沃森可以创造巨大商机。

  研究者同时发现,沃森在不断学习和进化,比如设计出新的食谱,为药物研发提出人类未曾想到的建议和指导,这是研究者们一开始所没有想到的。

  但另一方面,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机器是无法战胜人类的:如培养品味和感情,相互模仿,建立情感联结,想象力和道德情感。

  《经济学人》杂志调查显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如牙医、医生,或者类似于心理学家的情感辅导人员,甚至是运动员教练等需要人与人密切沟通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不过,机器人完全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AlphaGo赢了,人类也未必输。在未来,机器有可能让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文学、艺术、科学等创造性领域,放在能够让人类更幸福的事上。

  西媒:人工智能时代将至 机器人会是威胁吗?

  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号刊发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文章称,一些专家预言,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史上最大的技术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创造出有能力满足我们任何需求的新一代自动化机器人。但它们会不会构成威胁呢?

  文章称,如果听一听埃隆·马斯克的观点,我们就会认识到,人类正在面临一种新的非常巨大的威胁:人工智能。埃隆·马斯克因身为Space X创办人,以及特斯拉汽车和贝宝公司的联合创办人而闻名。他曾经这样描述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就如同神话中召唤恶魔的巫师一样。在那些故事中总有一个带着五角星法阵、捧着圣水的巫师,每个巫师都声称自己可以控制恶魔,但没有一个最终成功。”

  马斯克的担心与金钱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技术领域的重量级人物都在这方面下了大注。2014年谷歌公司收购了深层思维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开发的企业,马斯克也参与了投资。目前,作为搜索引擎界“老大”的谷歌公司正在进行一种新的信息系统的开发,这种系统可以在一段视频中区分人脸与狗脸、行走的人和睡眠中的人,以及识别出猫,而且这一切都是由这套系统自行完成。

  另一方面,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也正在完善它的超级计算机“沃森”。2011年,“沃森”在美国电视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中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和连胜纪录保持者。“沃森”参加节目的目的是提高认知功能,验证它在进行医学诊断、性格分析和实时翻译等任务时的能力。“脸书”的工程师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正在进行某种运算法则的开发,使得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的水平。

  是人,还是机器人?

  文章称,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来得太快了,因此它有可能变成一种像手提箱核弹一样危险的技术。在人工智能预言家行列中,最突出的声音来自于牛津大学的英国哲学家尼克·博斯特伦。他认为人类在被汽车和卡车等各种设备取代后,其最终命运和马一样。1915年,美国大约有2600万匹马作为代步工具。到了50年代,仅剩下200万匹。马作为牺牲品被出售,当成了狗的食物。

  博斯特伦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威胁,其影响力堪比小行星或核灾难。

  事实上,人工智能并非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从“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发明“图灵甜点”密码破译机时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以图灵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模仿游戏》中,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了这位英国天才数学家。影片中一名侦探问了图灵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天机器会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对此,图灵的回答是“大多数人认为不会。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机器当然不会像人一样思考。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思考方式也不同。问题是,这就意味着机器不能思考吗?”这名侦探对图灵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模仿游戏》提出了质询。图灵认为,“这是一种游戏,一种确定一个人到底是人还是机器的测试。这里有一个普遍话题,一个法官进行提问。依据答案,可以判断出是在和人说话,还是跟一台机器”。这幅场景似乎是虚构出来的,但其内容却是真实的。这样的测试真的存在。

  有意识的计算机,科幻专属

  文章称,谷歌已经从马斯克手中收购了深层思维公司,并研制出了第一部自动驾驶汽车。这辆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跑了160万公里,其系统完全有别于能在YouTube上识别出猫脸的人工智能系统。世界已经被网络上的大量难以想象的信息侵占,对信息的计算能力一直在不断提升。但是,我们真的有理由担心有一天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吗?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人工智能研究所主任拉蒙·洛佩斯·德曼塔拉斯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我不知道几百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在三四十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有意识思维的计算机或者相对人类智慧有大幅度超越的机器。我从未看到过支持这一观点的科学依据”。

  文章称,15年前,在本文作者参观美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殿堂级学府匹兹堡机器人研究所时也有过一样的看法。从那时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的确还没有具备自主思维意识、像系列电影《终结者》中那样制造一场人类灾难的机器人出现。

  然而,一些知名的人类展望学家的看法却有所不同,比如雷蒙德·库日韦尔。库日韦尔目前为谷歌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工作。他坚信,本世纪以内机器人就将具备通过“图灵测试”的能力,甚至可能在2029年之前就可以了。当然,他的预言倒不是第一次被验证实现。

  80年代末,库日韦尔断言,到1998年计算机将夺得世界国际象棋比赛冠军。这个预言在1996年便实现了。当时由IBM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以二胜三和一负击败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那些年,库日韦尔还设想过在当时看来能力远落后于学术机构的互联网有一天一定能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如今,库日韦尔又说,2045年计算机将比地球上所有人脑加起来都更加强大。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始人马文·明斯基确实相信有朝一日一定会研制出比人脑还聪明的机器。“但是,何时能问世要取决于研究的方向是否正确,以及实实在在的钱。”明斯基说。

  文章称,对人工智能的一般性研究正在逐渐消失。在这个被各种大数据充斥的世界中,人工智能技术完全是个异类。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或者IBM的沃森计算机是以信息的兆兆字节进行分析,以做到决策的准确无误。但是,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答案的。也就是说,当系统吐出一个答案时,它并不能同时回答“这是为什么?”

  无人机霸占了天空

  无人机正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趋势的最好例证。世界各地参与反恐战争的美国无人机超过了8000架,在各种任务中已经让2400多人丧生。商业模式的无人机广泛用于拍摄电影等领域。比如,配备了红外线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探测到庄稼地是否遭受了病虫害,继而可以制定相应的灭虫计划。还有一些无人机可以帮助控制盗猎行为,或者给生物学家提供鸟类飞行和迁徙的线索。无人机有各种类型,最大的要属以色列制造的“埃坦”无人机,翼展达到26米,几乎相当于一架波音737客机。而最小的无人机则是翼展只有16厘米的“纳米蜂鸟”无人机。该无人机的研发得到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的支持,其大小真的就如一只蜂鸟。

  文章称,在所有机器人“种群”当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只有一张CD盘大小的Roomba扫地机器人,它是iRobot研制的商业上最为成功的家用吸尘器系列。此外,还有同样由iRobot开发的PackBot机器人,这是一种能够使用机械臂操纵炸弹,并且能探测是否有辐射物质存在的军事探测机器人。Aethon公司开发的TUG机器人看上去犹如一张带轮子和传感器的小桌子。因为外形小巧,因此TUG机器人可以安放在医院走廊里,专门负责运送药品和其他医用工具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灵感来自于真人的机器人设备。RoboSimian猿型机器人则是由美国航天局研发的一款四足机器人,它可以转动机械臂、避开障碍,完成开关门等动作。韩国科学技术院研发的HUBO机器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人。它高1.6米,重80公斤,配备的摄像装置可以使其具备三维视野。由于在自动化技能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比如从驾驶汽车,到使用钻头,使它在201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组织的最新一届机器人挑战赛中夺得了冠军。

  30年内家用机器人普及

  文章称,或许所有机器人家族当中的明星当属由日本研制的“阿西莫”类人机器人。“阿西莫”可以爬楼梯,以很搞笑的方式跳跃着行走,还可以与人交谈。以上介绍的这些机器人比15年前看到的那些机器人不知道已经尖端了多少倍,但未来只会更加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化将会让我们惊讶地发现,按照洛佩斯·德曼塔拉斯的说法,这一领域将会发生类似于当年个人电脑领域发生的事情。我们将会拥有非常个人化的最先进的机器人,它既可以操作洗碗机,也可以收拾家务。但是,没有一款机器人可以具备人类的智慧。

  为了能让电影《我,机器人》中描述的场景再现,这些机器人在运动和识别物体方面还需要提升技能,但是在20到30年间也就可以实现了。洛佩斯·德曼塔拉斯说,“机器人将会是一种独立的智能系统,但由于跟互联网连接其技能将会得到拓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手机。如果机器人看到了一个物体,但无法识别,可以立即捕捉下这个物体的形象,然后借助互联网得出答案”。这样的机器人可以用来超市购物。

  文章称,洛佩斯·德曼塔拉斯本人参与了一个教授iCub人形机器人音乐的项目,使这种机器人可以识别简单的旋律。iCub好比一个开放的平台,来自欧洲的各大高校和实验室都参与对它的开发。这个人形机器人高104厘米,重22公斤,实际上它的行为如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具有认知功能和情绪的机器人

  在这方面,察觉和回应某种情绪的能力至关重要。有没有可能设计出一种程序,让机器人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卡列哈斯·卡里翁表示,这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或许这本身不会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如此,也让人与机器人的相处更加方便。他认为,“情绪就好比各种颜色。虽然你已经有原色,但还可以将它们混合起来。现在已经有了能够识别一些基础情绪变化的系统,比如愤怒和喜悦等。但是更加复杂的情绪,如嫉妒等则需要在认知功能方面进一步提高”。

  文章称,有的智能设备可以识别表情,并分析声音。还有一些可以测量心跳、皮肤温度或血压等。还有些感应装置可以计量步数,以及消耗的热量。通过一部手机,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传输到数据库。“这些信息来源可以帮助我们研制能够识别情绪的自动化系统。”卡里翁说。(文/王萌译)